以土木的专业知识,分析中建八局对莱荣高铁桩基础偷工减料一案

小助手读文章 00:00 / 00:00

一、背景

莱荣高铁投资 297 亿元,设计时速 350 公里,2020 年开工建设,计划于 2023 年底通车运营,目前已基本建成,局部路段开始通车测试。

该高铁三标段总承包单位为中建八局,三捷公司是该标段劳务分包商之一,负责部分路基段的钻孔施工作业。

日前,因巨大矛盾撕破了脸,三捷公司实名举报中建八局在莱荣高铁的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对桩基础偷工减料的现象,并且提交了足够多的实锤证据,大量媒体跟进报道,引发了全国人民的震惊。

001.举报.png

普通人都知道桩基础是高铁一切承载力的根源,这东西出一点问题那整个高铁直接全废,中建八局作为顶级央企,居然敢在桩基础上偷工减料?

所以举国震惊。

002.微博.jpg

这案子目前已经被人民网跟进报道了,各级监管部门纷纷介入。

003.跟进.jpg

二、分析

1、舆论疑问

我一开始也非常震惊,中建八局那是业内巨头,名声如雷贯耳,能干出对高铁桩基础偷工减料的这种蠢事?

看完各方面的报道后,我觉得目前的新闻报道均没有反应事实真相,不管是官媒还是自媒体均是如此,我觉得哪怕是官媒都没有仔细认真的采访基建行业的相关专家,随便找个人问几句话就急匆匆的发报道了,所以写出来的东西问题很大,离真相偏差相当之远。

土木领域是分很多专业的,你得问对口的才行,最好在对口的专业里,设计、施工、审计的全部找一个人问,这样才能让记者写出距离真相更接近的报道。

这个能力只有官媒才有资源和牌照资质去做,官媒如果不做那就没人可以做了,会引发公众对中国高铁安全的信任危机。

004.回应.jpg

上图这种腔调非常流行,而麻烦最大的是,上图说的这番话基本就是未来的现实,调查组最后的结论应该就是不影响日后运营,到时候绝对是舆论风暴,各种阴阳怪气的讽刺。

归根结底,和目前的报道简单粗放,贪图大新闻,或者没有认真找专业人士询问清楚有关系。

当然,这种级别的调查只有官媒有资质有资源去做,自媒体不可能做这个活,我当然也没做。

但我读研的时候是桥梁工程出身,毕业后设计了5年的高铁桥梁,对桩基础这个东西简直熟的不能再熟了,这个东西是我们专业基础里的基础。

所以我不需要采访高铁行业的专家,因为我自己勉强就算是。

在全国懂媒体的人里面,我估计是最懂高铁桩基础的。在全国懂高铁桩基础的人里面,我估计是最懂媒体的。

所以这个事非常适合我来写,而我也觉得有必要说一说。

2、新闻分析

首先,《经济参考报》的原文说,记者在专业人士的配合下,大量查阅莱荣高铁相关路基段地质勘察图、施工设计图、分包工程量确认单、混凝土用量结算单,以及结合实际混凝土用量进行工程实物量推算,结果与举报人反映的偷工减料问题基本相符。

根据记者的调查结果,90% 的螺纹桩未达到设计桩长。

而其他劳务分包段也大量出现这种情况,受访人对记者说半数以上的螺纹桩未达到设计桩长,有的甚至还不到设计桩长的 50%。

以上信息,我认为属实。

但记者采访的铁道工程专家称,桩基础不足将会引发高铁永久性病害和安全隐患,威胁行车安全。

这段话是教科书上的,所以是完全正确的,但放在此案中属于正确的废话,并不能代表事情的真相。

005.回应.jpg

以上信息,目前被各大官媒认可且纷纷转载,自媒体自然也是按照这个进行描述的。

首先对于《经济参考报》记者所调查出的结果,我认为是真实的,中建八局那是什么级别的央企,劳务分包商敢实名举报那是必须有实锤证据的,不然自己铁定进去蹲大牢,而且提供给记者的一堆结算单全是有盖章和签字的,和设计图一对就知道举报是否属实了。

把事情闹这么大之后,举报到底是真是假,实地测一下桩基础长度就知道了,那么多已建成的高铁桩基础摆在那,一条线上成千上万,没人可以掩盖真相,更别提中建八局到今天都没敢斥责桩基础长度不够这件事属于谣言。

因此举报绝对为真,莱荣高铁被举报承包段的桩基础长度确实有 90% 不满足设计要求,普遍长度缩水,其他承包段也有 50% 的桩基础长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中建八局存在违规或者贪污现象,板上钉钉,这波肯定有人被处罚,但这并不代表偷工减料,也不代表莱荣高铁不安全。

因为这个违规以及贪污的方向,和大家常规认知中豆腐渣工程的那种,很不一样。

3、专业背景

首先桩基础分 3 种,为摩擦桩、端承桩和嵌岩桩。

所谓摩擦桩,就是依靠桩和土层的摩擦来提供承载力。

所谓端承桩,就是把桩打到基岩后,最低也得是硬土层,依靠端部基岩的支撑来提供承载力。

所谓嵌岩桩,是在把桩打到基岩后,继续向下打 2.5 倍的桩径,让桩嵌入岩层,来提供额外的抗剪能力以及略微更稳定的承载力。

006.桩.jpg

我是高铁桥梁设计出身,搁我们高铁桥梁设计领域那就没有端承桩这一说,碰到基岩是一定要嵌岩的,甚至摩擦桩计算出来长度够了,但还有几米就能摸到岩层,那我们也一定是要嵌岩的。

只要进入岩层,上部桩基础和土层接触的所有摩擦力我们一律视为零,哪怕上面有三四十米的桩长可以和土层摩擦我们也会把摩擦力视为零。

别问为啥,高铁桥梁设计领域都是这么做的,当年单位给我们提供的设计软件中都不用你选,嵌岩桩直接就默认侧面摩阻力为零的,所有承载力只问岩层要,因为嵌岩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远远高于摩擦桩。

你要是觉得能考虑摩擦力来减少桩长甚至不嵌岩,那可以按你的数据来,但得你来签字,将来高铁线路出了事由你负责。

一万根桩里有一根出现承载力不足导致高铁出事,就足够让签字的设计师进去蹲大牢。

我们桥梁只用嵌岩桩,除非特殊地质,那种铺天盖地的土层,桩长都拉到四五十米了还摸不到基岩,我们才会捏着鼻子考虑摩擦桩。

这次被举报的是莱荣高铁路基段,我不是搞路基的,所以细节可能知道的没桥梁那么清楚,但基础知识是相通的,可以参考一二。

这次被举报的信息中明确说了,是螺纹桩,而螺纹桩是典型的摩擦桩,弄成一圈一圈的螺纹就是为了增大和周边土层摩擦力的,最多可以当端承桩,不可能是嵌岩桩。

007.举报.png

嵌岩桩和端承桩的承载力依靠基岩的竖向支撑提供,承载力和桩长无关。

摩擦桩的承载力则完全依赖侧面土层的摩擦力提供,承载力和桩长正相关。

4、事件分析

中建八局敢缩短摩擦桩的桩长,不想活了?

敢减摩擦桩的桩长,还 50~90% 的桩都有问题,那都不是什么未来隐患了,今年底通车今年底就会沉降开裂,整条线路的路基很快就会密布裂缝,监测点直接疯狂报警,整条高铁线全废,到时候想修补桩基础近乎不可能,或者天文数字的费用。

008.铁路.jpg

这钱谁敢拿,今年拿今年就得吐出来,而且会直接进大牢,外加举国唾骂。

中建八局作为顶级央企,其管理层或许有人贪,但绝对不会那么蠢。

再看细节数据,疑惑就更大了。

根据举报人自称,其负责的路基段设计桩长为 14.5 米或 15.5 米,但实际施工桩长只有 10 米至 13 米。

额,冒着通天罪责的风险,冒着毁去整条高铁线的可能,就为了减那么几米的桩长?

哪怕偷工减料也没有这么个偷法,更别提这可是中建八局,修过无数高铁线的存在。

我就是从这个数据上看出不对劲的,因为这个数据太异常了,太小,和媒体所述的滔天罪责对不上去。

这里就要再科普土木工程地质专业的相关知识了,虽然我不是地质专业出身的,但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是必修课,设计桥梁时也必须大量的和地质专业的人打交道,所以基础的东西都是知道的。

在我们高铁设计院,地质专业被人称之为玄学专业,因为很多地质资料都是他们算命算出来的,可能靠谱也可能不靠谱,是否和实际一致基本看运气。

举个例子,我们桥梁的桩基础要设计桩基础,首先要知道基岩的承载力如何,这个决定了我们要设计几根桩以及采用的桩径,然后要知道基岩到底在多深的地方,这个决定了我们的设计桩长。

承载力好办,一片地域的基岩成分大体上是一样的,但这个基岩到底在多深的地方就很难办了。

别说地下的岩层分布,就算是地表肉眼可见的黄土冲积大平原,你走着走着也会有一堆坑和山包。

009.平原.jpg

在没有被黄土冲积抹平的地下岩层,完全遵循最原始的岩层状态,上上下下无迹可寻,走着走着突然上下好几米太正常了,偶尔还有巨大溶洞和空腔甚至断崖。

想完全摸清楚地下各土层和岩层的分布也很简单,每个桩基础的位置都打个钻孔,保证摸的一清二楚,提供的基岩深度绝对不会有丝毫偏差。

但打钻孔是要钱的啊,很多很多钱,你这样打钻孔地质专业的人是爽了,责任和压力是没有了,甲方的钱包就瘪了啊。

所以实际操作中是隔很远才打一根钻孔看看地下的情况,中间的情况依靠地质专业的人凭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猜测、拼凑和还原,搁我们其他专业的人去看那就是算命。

钻孔隔的越远,甲方越省钱,相应的对地质专业的人要求的专业能力就越高,因为要是因为地质资料出了事那地质专业签字的人需要负全责。

但是还有一个实际情况,虽然勘察设计阶段地质专业的人没办法逐孔钻探,但等实际施工桩基础的时候是一定会钻孔的,到时候就有真实的地质数据资料了。

因此综合博弈出来的结果,就是地质专业在算命的时候会保守的多算一点点,以避免自身担设计责任,而其他专业在采用地质资料的时候,设计桩长的时候又会多算一点点,以避免自身担设计责任。

但这并不是浪费,因为无论是地质专业,还是路基或桥梁专业,一定会在设计图上注明最终地质资料以现场钻孔数据为准等类似意思的话。

按规定,施工现场钻孔时得到的地质资料与设计图不符时,不得灌注,需把实际地质资料提交给设计院,修正设计图后,按最新的设计桩长灌注混凝土成桩。

然后我又在官媒记者的报道中发现了这么一句话,根据举报方自述,其在钻孔时在 11 米的深度就出现了打不动的情况,而设计要求是 14.5 米,想继续向下打,然后中建八局就不让继续打了,要求直接灌注,最后直接在 11 米深这里灌注成桩。

010.抖音.png

这是螺纹桩,属于摩擦桩,最多端承桩,因此匹配的钻头是只能钻土层的,打不动那就说明碰到岩层了,要是嵌岩桩那就不存在打不动的问题,配的钻头就是能打岩层的。

1 米桩径的嵌岩桩需要钻 2.5 米深的岩层,2 米桩径的嵌岩桩需要钻 5 米深的岩层,只要肯用贵的钻头,没有钻不动的岩层。

5、事实真相

至此,我们大概就可以还原出事实真相了。

虽然我没看过该高铁段的设计图纸,但该路基段设计采用的应该就是端承桩,要求是入岩即可。

在举报方承担的莱荣高铁 DK128+700-128+925 路基段这 225 米的距离里,设计要求的桩长是 14.5 米至 15.5 米,但实际施工的时候在 10 米至 13 米就钻到了岩层,已满足设计要求,因此中建八局的管理者下令直接灌注,而监理方对此没有提出异议。

为什么设计桩长是 14.5~15.5 米,设计图说到这里才会入岩,而实际施工时发现 10~13 米就可以入岩了,双方的偏差有两三米这么多。

这很正常啊,太正常了,两三米这算什么,对于地质专业来说这连误差都不算。

地质专业要拉出来的地层线,是整条高铁线路,动辄百公里起步甚至更多,里面只能讲究一个大概正确,精确数据刚才已经说了,必须施工现场钻孔才能知道。

根据举报方自己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其承包的 225 米距离里,实际岩层,也就是其“打不动了”的位置,在地下 10 至 13 米范围的波动,上下偏差就高达3米,每个孔的实际桩长都不一样。

这才 225 米范围,搁整条高铁线的地质资料图上那就是一笔带过,提交其他专业的地质岩层线在这段范围里那就是两点之间一条笔直的斜线,不可能有波动的,而实际上在这 225 米的范围内岩层深度就有上下高达 3 米的波动。

要想在勘察设计阶段就把地质资料的误差压低到 1 米以内,那你这 225 米至少得打 4 个钻孔以上吧,也就是 50 米一个钻孔。

重大溶洞空腔等疑难地段或许会这么搞,100 多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高铁线处处这么搞,你觉得可能么,这得浪费多少钱。

再加上整条线上地质专业一定会下压一点点,路基和桥梁专业也一定会下压一点点,最终给出的设计图是 14.5~15.5 米入岩,而实际 10~13 米就入岩了,这相当正常。

相反,如果设计图给的设计桩长是 15 米,但明确标注是端承桩,施工方打到了 20 米发现还没入岩,然后就直接灌注了,那就是重大施工质量事故,多那 5 米的摩擦力远远不能抵消基岩的承载力。

如果打到 7 米就入岩了,那直接灌注丝毫不影响整体质量,因为设计院算承载力的时候只要入岩就不考虑摩擦力,一切承载力及规范要求的安全储备只从基岩那要,额外的土层摩擦力那都是添头,是设计院的设计师给自己藏起来的额外保险。

在能摸到岩层的前提下,设计院拉长桩基础的目的是为了入岩,不是为了拉长而拉长。

因此,从举报人提供的实际桩长和设计桩长仅偏差两三米左右的数据,以及对记者明确说出的钻头“打不动了”等资料,可以判断出中建八局负责的这段高铁,质量和安全上不会有任何问题,未来出的调查公告肯定也会是这么写的,但这并不属于托辞,因为实际情况很可能就是如此。

但中建八局是否没有责任呢?那当然不是。

根据国家规定,当施工现场钻孔得出的地质资料与设计图不符时,施工方要把最新的钻孔资料提交给设计院,由设计院修正设计桩长,重新出设计图,签字盖章后提交给施工方,然后施工方按照最新的设计图进行施工。

是,螺纹端承桩只要入岩就足以满足安全要求,中建八局作为施工方肯定知道这个,但中建八局毕竟是施工方而不是设计院,对项目的总体情况并不清楚,你以为的那只是你以为,流程上必须报给设计院,由高铁设计院来评判衡量。

而且最重要的是,设计院在修正设计桩长的时候,也会一并修正工程预算,为国家省费用。

你明明现场只需要打 12 米的桩,实际上也只打了这么长的桩,凭什么要按老设计图的预算问国家要 15 米的钱?

无论是从控制实际经费还是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国家都会要求施工方必须把实际地质资料上报给设计院。

很明显这次中建八局的人没有这么做,否则举报方拿到手的设计图上不可能标明设计桩长是 15 米。

中建八局的人认为,这又不是啥大偏差,我上报设计院也肯定是入岩即可的结果,我经手建那么多高铁了我还不知道这个?那么麻烦走流程干嘛,耽误工期。

而且每根桩省下来两三米,对于整个工程来说这不是什么大钱,但如果对于少数几个人来说那钱可真不少,毕竟这笔钱是在账目预算之外的,这笔额外省出来的钱怎么处理掉那门道可是很多的,哪怕不敢装自己裤兜里,给项目部的自己人多搞点招待,多搞点报销,也是极好的。

三、结论

因此,中建八局负责莱荣高铁项目的基层管理人员,确凿无疑的存在没有把施工现场钻出来的实际地质资料提交给设计院修正设计图和工程预算等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从动机来看高度疑似存在贪污腐败或单位小金库的可能性。

但是实际施工的桩基础应该都已经达到了入岩的设计要求,整条高铁的质量和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这群人给自己搞的是截取跑冒滴漏的小好处,并没有拿命去换天文数字的贪污款。

所以这次中建八局肯定要处分一批人,但这件事实际上并没有目前媒体渲染的那么严重和恐怖。


精选评论:

23年老工程人,这个说法基本是事实。各个企业,甚至甲方也不会因为这点误差规规矩矩走流程。情况大概率是劳务公司要按照设计长度要钱,项目部非得按实际计量。项目部认为分包的生杀大权都握在自己手里,劳务认为老子手里有你的把柄你还敢把省下来的钱全部吞了?双方都认为自己捏住了对方的命根子,结果就这样了……最后项目部出几个人背锅,此分包公司永远消失在央企国企的库里……

看懂大概,在财务审计角度说白了这就虚报工程量,套取工程资金,截流做小金库
取名好难:是的,我是搞工程的,青木说的都是比较贴近事实的。套现也是真的,但是工程整体没啥太大问题也是真的,原本设计就会比较保守,更何况到基岩,纯粹是报复中建八局某些人。

劳务分包所提到的“未达到设计桩长”问题,经我局调查,项目部现场负责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已向建设单位反应,经建设单位向勘查、设计单位沟通,该地段为“端承桩”,桩身长度以“入岩深度”为准,符合地勘设计的承载力要求,因工期紧张,项目部先行按照勘查、设计单位意见施工,相关设计变更手续正在办理中,因未及时向劳务分包单位说明情况,导致误以为“偷工减料”,针对此情况,我司已要求项目部严格履行设计变更手续,同时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作为相关从业者,我还得多说两点。
施工单位这件事情不上报更多原因和现在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钱当然是一点(更别说央企现在都是亏本买卖),还有几个理由:
设计不作为:设计院为了避免担责,在遇到类似这种减少桩长可能会造成麻烦的事情会尽可能的捣糨糊。宁愿不走流程也不想多签字多盖章。
这种变更还会引来审计专门查,如果是总价包干类的合同可能还会询问为什么变更。
另外就是流程本身的复杂程度,真的是能要命。再加上很多施工单位其实都是现场经验>图纸,对于一些自认为的小变更,都喜欢直接变了,流程麻烦是很重要的一点。影响到工期那才是要命的。
中国能得到基建狂魔这个称号,现场的应变措施真的起到了很大作用。

关键点就是入岩没有,只要入岩对质量安全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实际桩长和设计桩长这个也不一定叫做贪污,有一个业内的说法“施工策划,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策划出额外的利润,这个桩长就是利润。
远方青木:那个是潜规则,摊台面上就是违规,按国家规定,修改实际桩长是一定要上报设计院的,同时修正施工预算
吴戈:设计 15 米,施工单位发现 10 米入岩了是绝对不会声张的,但是如果 18 米还没入岩,那就会天天对设计院来叫唤

关键从时间节点上看,肯定是有其他问题分包方才拿这个说事儿,基本属于其他没达到目的想同归于尽的那种,最简单了,发现有问题你建的时候不说,事后举报,动机就不纯。另外高铁分包也是得有资质能力的,举报的这家明显专业知识没有,怎么中的分包?
远方青木:举报的这家只是劳务分包,就是出人力,让干嘛干嘛,一切听安排,最后撕逼是因为其他事双方闹崩了
把手伸向天堂:人是有专业知识的,欺负的就是媒体没专业知识,玩的是舆论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表示认可这个文章,专业人士。
九源~反思考:我是建筑学出身,过了国家职业资格证,十几年从业经验,我觉得这个专家说的很中肯!没毛病!

行业内人士其实一看最初的报道就明白咋回事了,这一开始就不是工程质量问题,而是设计条件与实际不符合,没有走相应变更评审流程的问题。这家单位举报其实也没有像他说的那么大义凛然,五六年的工程,今年年底就竣工了,桩基都啥时候的事情了。现在才爆出来证明是有别的问题把他们踢出团队了

刚知道青木原来是桥梁设计专业人士[强]我也是相关专业人士,在建筑领域混了十几年,这条新闻一出来,凭我在项目现场这么多年的经验,数字项目参建各方的利益关系,马上就发现了其中的端倪,你一个劳务分包跟我谈什么五方责任人,无非就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被踢出利益链,利用大众对专业领域的不熟悉来炒作专业内容,要就是个鱼死网破。你不让我好我也不让你舒服,反正我一个劳务公司资质很容易,你总包资质受损会难受很多很多

我家三代都是中铁局的,N 年前,修高铁梁时候,少放一根横向螺纹钢。因为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举报施工公司,高铁桥梁偷工减料。然后检查组下来查明就是少放一根螺纹钢,最后桥梁报废重建,公司罚款 3000w,相关人员被抓。

四、后续

据人民日报:

记者从国家铁路局官方网站获悉,7 月 20 日,媒体反映莱荣高铁站前 3 标段在施工中存在部分螺纹桩施工桩长未达设计桩长,未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存在质量隐患等问题。国家铁路局和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由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依法依规开展调查。

联合调查组从全国抽调 120 余名专业人员开展实地调查,组织 10 名铁路、地质等方面专家进行技术把关指导。历时两个多月,开展地质勘探和钻孔检测,谈话问询相关单位 14 家、83 人次,调阅资料 130 类、2.9 万余份,形成调查报告及 10 余万字的调查支撑材料。调查工作完成后,邀请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 7 名专家,对调查工作及结论进行了论证。联合调查组对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了核实。

针对三捷公司施工的部分螺纹桩施工桩长未达设计桩长问题。联合调查组委托检测机构对中建八局分包给三捷公司等单位施工的螺纹桩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钻孔抽测,同步开展加密地质勘探;委托专业机构全程监督并对路基地基质量安全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三捷公司参建的路基地基加密地质勘探,表明该段花岗岩风化层厚度、风化层界面起伏变化较大。经现场检测和综合分析评估,该路基段螺纹桩施工桩长与加密地质勘探揭示的持力层高低起伏相吻合,出现了“打不动”现象,部分螺纹桩施工桩长未达到设计桩长,但螺纹桩桩端已经进入了较好的持力层,不影响复合地基质量和安全。未发现存在偷工减料情况。

针对未履行设计变更手续问题。经调查,在螺纹桩施工中出现未达到设计桩长但桩端进入持力层时,参建单位只作了现场碰头确认,未按照规定履行设计变更手续。

经综合调查评估,媒体反映的路基段复合地基承载力符合工程要求,稳定性与工后沉降均满足相关铁路规范要求,不存在复合地基质量问题,不存在安全隐患,不影响铁路运营安全。同时,复合地基完成后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结果表明,莱荣高铁全线实测和评估预测工后沉降均满足规范要求。莱荣高铁全线联调联试动态检测等各项验收结果表明,莱荣高铁满足 350km/h 高速铁路运行期间轨道平顺性要求,满足高速列车运行时的安全性、平稳性要求。

调查发现,施工期间三捷公司与中建八局在施工进度、工程款支付等方面产生矛盾,2021 年 6 月已退出施工,双方一直未就解决纠纷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调查还发现,施工管理上存在现场管理不到位、工程分包不规范等问题。

根据调查结论,针对设计变更、施工管理、工程分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对相关责任单位及 7 名责任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按照有关规定,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中铁二院(成都)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和建设单位山东莱荣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共对 10 名责任人作出处分。

基本与上文分析一致。


文章来源:

1、远方青木 - 《以土木的专业知识,分析中建八局对莱荣高铁桩基础偷工减料一案》
2、人民日报 - 《莱荣高铁被举报“偷工减料”,调查结果公布


ArmxMod for Typecho
个性化、自适应、功能强大的响应式主题

推广

 继续浏览关于 分析专业中建八局莱荣高铁偷工减料远方青木建筑施工土木工程 的文章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4/01/30 11:58:28,可能因经年累月而与现状有所差异

 引用转载请注明: VirCloud's Blog > 热点 > 以土木的专业知识,分析中建八局对莱荣高铁桩基础偷工减料一案

精选评论

  1. 小猪
    小猪 回复

    Windows 10Chrome 95.0.4638.69来自 湖北 的大神

    专业!有说服力!